臺海網(微博)10月28日訊 是什麼吸引臺灣知名音樂人楊慕跨海扎根廈門,他給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帶來了什麼,廈門和他又正編織著怎樣一個美麗的夢——
  海邊音樂會
  在美麗的廈門環島路音樂廣場、在人潮涌動的中山路街頭,或是熱鬧的海滄阿羅海城市廣場,你都可能邂逅一場露天音樂會,如有興趣,還可上臺一展身手。這或許是世界上離海最近的廣場音樂會了吧!沒有摩登的舞臺、炫目的燈光,只有最真摯的歌聲。伴著清涼的海風,流行、爵士、搖滾、民謠……輪番上演。在臺上,草根的音樂人和他們的樂隊動情地唱著自己的歌,在臺下,上千觀眾面朝大海,席地而坐,隨歌搖擺。舞臺有時就是沙灘或者青草地,背景是微醺的斜陽和蔚藍的大海。每個周末“微風樂集”的公益草地音樂會,都是令人期待的一場音樂盛宴。
  “有微風吹過的地方,就有音符在跳動,就能唱自己的歌”。2013年,這一陣微風從臺灣海峽的那一頭吹到了這頭——臺灣知名音樂人楊慕正式在廈門註冊成立“微風樂集”。在楊慕的眼裡,“廈門親像一首歌(閩南語)”,是座美麗精緻的海濱城市。它與臺灣一水之隔,氣候、人文都和臺灣一樣,非常適合臺灣人生活。並且鼓浪嶼“琴島”的美名享譽海內外,他也是“跟著琴聲來到這兒的”。
  2014年3月,在海滄區的邀約下,新一年的“音樂廈門”啟動儀式
  選在海滄。楊慕告訴記者:“來之前有點忐忑,擔心在這裡接受度不高,但是開了草地音樂會後,我比任何地方更能感受到觀眾的強烈音樂需求,臺上臺下互動很好,也堅定了走下去的信心。”
  走出“青草地”
  在臺灣,楊慕是與李宗盛、蔡琴、童安格同時出道的歌手,曾在臺灣民歌時代風雲一時,那個時代的臺灣一線歌手跟他幾乎都有合作過。上世紀70年代,楊慕自己作曲、編曲、演唱,發了第一張個人專輯《青草地》,深受好評。臺灣著名音樂人侯德建認為:“他的作品受古典合唱曲的影響,在任何一種形式之下,都十分要求音樂的細緻。”不過,成名後,他卻突然“消失”,“主要是個性比較內向,更喜歡安靜地待在幕後。”楊慕說。
  從台前轉移到幕後,楊慕的音樂路程也從演唱上轉到音樂製作。在臺北建立了自己的錄音室,為歌手包裝錄製音樂唱片,開始了專業唱片製作人的生涯。他的音樂觸角延伸至作詞、作曲、編曲、製作廣告歌曲、舞臺劇配樂、舞蹈配樂等方面。
  2002年,楊慕來到廈門,受邀擔任文化局舞動廈門音樂總監,並且籌組了微風樂隊和女子新民樂四重奏。從城市光廊、爵士館,一直到現在的微風兩岸音樂文創館,他
  一直堅持時尚品位和音樂元素的結合。2012年,他在沙坡尾的微風兩岸音樂文創館啟動了“尋找廈門好聲音”的活動,開始將臺灣元素與廈門本土力量緊緊結合在一起。懷揣著兒時的夢想,楊慕堅定地走在音樂這條道路上,漂泊了大半輩子,他終於選擇停留在了廈門。
  從去年成立至今,以微風樂集為平臺,“音樂廈門”已經吸引了上千名音樂義工,年紀從6歲到80歲不等。在微風樂集交流各種音樂課程的同時,他們也是“音樂廈門”公益音樂會的表演主體。目前,“音樂廈門”已經在島內島外面向各地游客舉辦了近百場公益音樂會。
  “原創”城市名片
  “做音樂,廈門會不會太“偏”了?”其實,初來乍到,勸阻的聲音也曾不斷,但在音樂界浸淫多年,楊慕堅持認為,在一線城市開展類似的音樂試驗,很容易被其他的聲音湮沒。而廈門文化氛圍濃厚,旅游業發達,有條件形成融入大眾旅游、日常生活的音樂氛圍,通過開展自由的創作和表演,完全可以培養出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和受眾群體。
  前不久,楊慕請來了兩個樂隊,分別來自香港和上海。樂隊隊員離開時非常高興,一再向他表示還會再來。因為在香港或上海,藝術表演形態多樣,觀眾比較分散,並且也會
  比較挑剔。但是在廈門,觀眾非常熱情。臺下聽得投入,臺上的表演者自然更加賣力而且盡興。
  除了廣場音樂會、學校社區巡演、小型主題音樂會外,音樂廳的大型演唱會也是微風樂集的舞臺。楊慕心中有一個夢:讓廈門市民隨時可以欣賞到好音樂,讓音樂變成民眾生活的一部分。
  不過,他心中的“音樂廈門”還不止於此。今年開始,微風樂集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將各舉辦一次大型音樂會。還將在美麗的海邊舉辦國際音樂節。楊慕告訴記者:眼
  下不少音樂會都把重心放在少數幾個明星身上,花了很多錢,關註時間卻很短暫。而他想做的則是讓音樂“素人”來唱“自己”的歌。他表示,目前兩岸有很多年輕人有才華、有音樂夢想。通過“音樂廈門”這個舞臺發掘本土原創音樂力量,再請來臺灣一線的音樂製作人指導。到了音樂節,就集中把他們請到這個大舞臺上來PK、交流。“如果將來有一天人們提到廈門,除了鼓浪嶼還能想到音樂,那我就滿足了。”楊慕說。(福建日報記者陳夢婕 通訊員 林廣明)
  責任編輯:林靖東  (原標題:臺灣知名音樂人楊慕跨海扎根廈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jy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